星期五, 6月 29, 2012

Impact factor(科研指標)不再重要,還是你們做研究的人不再重要?

國內長期在使用 Impact factor來斷定一個學者、教育工作者或是研究人員的成就,也造就了很多單位,學術或非學術,以 Impact factor來評估一個人的"價值",衡量一個人值多少研究經費,甚至於用以評鑑學校、機構等等。

我之前也提出一些想法,說明 Impact factor的科學性不足。這次換我們國家研究領域的大龍頭,至少是發錢的單位,出來講這件事了。以下是"我們該如何看待「科研指標」"的引言
最近若干年,國內學術界各種個人獎項或大學排名的評比,幾乎都與若干科研「指標」脫不了干係。這些指標有粗有細;粗者只是將期刊分類,例如發表期刊「有被SCI收錄是一類、未被SCI收錄是另一類」,而細者則進一步再將期刊以影響因子(Impact Factor, IF)予以加權、甚至以公式對所有發表算出加權平均值,冠之以RPI(Research Performance Index)的名稱。

各種科研指標在台灣科研社群使用已十分普遍,既適用於個人、也適用於學研機構整體(例如某校教授發表之SCI文章總篇數),但學界也產生許多反彈之聲。有人說,真正的一流大學如哈佛、史丹福者,從來就沒聽說去計算教授論文的IF加總值或RPI的。也有人說,各種科研指標會錯誤誘使學研社群去拼指標而非追求學術卓越;故學研機構追求指標,反而更不利於學術提升。此外,由於國科會的評鑑判準經常受各大學延用於其校內之升等或評獎,故我們的任何指標評鑑設計,都得考慮到種種後遺症。若是國科會評鑑方式選擇不當而影響了大學學術的走向,我們當然也要負起部分的責任。

星期二, 6月 26, 2012

台灣的醫療,正向美日看齊的崩壞中

最近蠻上新聞的一個傳說中的醫療崩壞的新聞:


圖是ETToday翻攝自醫勞盟臉書
另外,這個也上電視新聞了,還有網友認真的把它剪輯好po上youtube:



事實是什麼呢??

星期日, 6月 24, 2012

金曲名言!武雄:出得起香蕉,只請得起猴子!

金曲獎在昨天(2012-6-25)頒完了,留下了一句令人深思的名言:
出得起香蕉,只請得起猴子!

這讓我想到了之前寫的一篇網誌:

老闆雇用了猴子,所以我們失業了


至於香蕉的問題,志志也幫我們寫好這個申論題的答案了,容我貼一下:

在現在的醫療環境來看,還真的是不勝唏噓,所以再貼一次:

健保核刪之~~我就是要刪

這是今年(2012)第一季的核刪。難得這次的核刪清單這麼快就出現了,以往,沒拖到你徹底忘記病人長得是圓的扁的,是生過什麼病之前,是不會出現的。

這次核刪的特色,勉強來說,就是把支氣管鏡檢查(Fiberbronchoscopy or Flexiblebronchoscopy)都刪掉了。我們主任收到的,是一名加護病房病患,用支氣管鏡來抽掉濃痰並送檢。只有支氣管鏡被刪了,但是其他送出去的檢體卻沒有。

而我收到的是這一張:

一樣,是刪掉支氣管鏡。清單上說理由後附,不過,我們翻過去:

星期五, 6月 22, 2012

//for syntaxhighlighter 3 //看一下載入的JS模組有哪些,不要的就刪掉 //end syntaxhighlighter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