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12月 26, 2012

在“科研指標”廢除後,SCI, Impact factor, Ranking 仍舊是研究者的共業

還記得什麼叫“科研指標”嗎?

年底到了,大家又開始忙碌於申請國科會的研究經費了。今年因為六月時,國科會主委 朱敬一及眾副主委們決定,不再使用“科研指標”。因此今年的AB表(A表:研究成果統計及獲獎勵情形,B表:近五年內研究表現指數(RPI)統計)沒了,取而代之的是“學術研究績效表(仍為 NSCB01)”。表格如下:



說真的,小弟我不才,6月份時根本看不懂主委他們要做什麼!今天打開申請表格,開始一筆筆填進去後,才發現6月份的消息,又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宣示,而且,根本就是加大了“人治”的空間。

廢話不再多說,打開表格看看就是。

以往AB表(A表:研究成果統計及獲獎勵情形,B表:近五年內研究表現指數(RPI)統計)中,A表還是在的,只是不再有A表之名稱。一樣的,還是要你分SCI, SSCI, EI, OTHER好好的填入“已發表或已被接受發表之研究論文數量”之表格中。後面還有“已獲得或已刊登之下列研究成果數量”,“獲得獎勵情形”(傑出獎、吳大猷獎、其他獎...)。

至於B表,換了個名字:“近五年內之研究成果,其中最具代表性研究成果論文”,除了不按Ranking、作者序及論文性質來給分,並計算RPI值外,最令人不安的則是要求把 Impact factor, Ranking, Category 全部要查出來標在文章卷期頁數之後。也就是說,大搞模糊化後,卻又要求細部數字。

我只能說,像我一樣的新進、獨立研究人員,不依靠學閥,應該是翻不了身的。

延伸閱讀:
Impact factor(科研指標)不再重要,還是你們做研究的人不再重要?
在impct factor之外 -- 談Google Scholer Citation 及 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服務
Impact Factor and Its Role in Academic Promotion

沒有留言:

//for syntaxhighlighter 3 //看一下載入的JS模組有哪些,不要的就刪掉 //end syntaxhighlighter 3